日前,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浙江省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召開,會議主題為“堅持規范糾偏、典型引路兩手抓,推動特色小鎮有序發展”。目前,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已建成運行,小鎮的典型經驗正式進入全國推廣期。
為了更好的促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及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等文件。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共淘汰整改了419個“問題小鎮”,同時將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更名為全國特色小城鎮,即現有的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共有兩個,分別為96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50個國家森林小鎮。
從各省市來看,各省市共淘汰整改385個“問題小鎮”。其中,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名單淘汰整改70個、暫時保留996個;市縣區級特色小鎮創建培育名單淘汰整改174個;政府創建名單外市場主體自行命名特色小鎮淘汰141個。
此外,從會議上了解到,“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被推廣,其中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以及杭州夢想小鎮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上的經驗;
二是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浙江諸暨襪藝小鎮以及長春紅旗智能小鎮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上的經驗;
三是江蘇蘇州蘇繡小鎮在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上的經驗;
四是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在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上的經驗;
五是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在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上的經驗。
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對于小鎮的分類,可以根據小鎮主導產業、地理位置、規模、資源、歷史、文化等進行分類。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特色小鎮自開展以來,成為各地熱門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特色小鎮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擁有多個成功案例。中商產業研究院根據十多年的產業規劃咨詢實踐,重點突出可落地可執行,形成“規劃先行,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落地理念。中商產業研究院致力成為全國領先的特色小鎮綜合服務專家,搭建三產平臺:產業基金、產業小鎮、產業龍頭;最終實現:挖掘核心競爭力,成就產業領軍者。
目前,住建部已發布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其中,第一批共127個鎮,浙江省最多為8個;第二批共276個鎮,江蘇、浙江以及山東最多達15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