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驅動下,廣州航海學院正式啟動數智海洋研究及展示中心建設項目。
作為華南首所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校,廣航亟需一個兼具科研展示、教育科普與文化傳播功能的綜合平臺,而本次項目由三川田成功中標。
政策東風
海洋展館迎發展新機遇
當前,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藍色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在這一政策背景下,各地積極布局海洋文化傳播與海洋科技展示項目,廣州作為華南海洋經濟重鎮,更是走在前列。
廣州航海學院作為全國第 14 所、華南第一所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校”,亟需一個兼具科研展示、教育科普與文化傳播功能的數智海洋展館,來承接海洋強國戰略落地,填補 “海洋文化 + 航海教育” 融合展示的空白。這不僅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響應行業號召、助力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這一關鍵節點,三川田憑借在 AI 產業館領域的深厚積累與系統化服務能力,中標廣州航海學院數智海洋研究及展示中心項目。AI 產業館專家團隊深入校園,梳理學院辦學特色與學科方向,從規劃到落地,為項目定制整體解決方案。
用AI與數據,讓海洋科技“看得見”“能更新”“可運營”。
匠心筑館
數智海洋館盡顯專業實力
在AI產業館建造過程中,三川田充分考慮廣州航海學院的辦學特色與科研優勢,以 “數智驅動,探索天高海闊” 為核心敘事線,結合時代的需要、文化的傳承、科技的進步,進行多維敘事,構建起從認知海洋——利用海洋——經略海洋的文明進階展示體系。
從空間布局來看,展館前廳約 438㎡,設置 “AI 海洋之眼”“海洋標語光影紗幕藝術裝置” 與 “總序” 三大板塊。
“AI 海洋之眼” ——由三川田獨家研發的超級大腦MOSS為廣航打造的專屬AI系統,融入AI+航運大數據,對接政府的航運指數、港口吞吐量、水系監控三大系統數據,形成實時航運數字看板,讓參觀者直觀感受航運發展活力,開啟新時代AI在海事領域應用的全新入口!
展區內部按 “瀚海華章 —— 海洋文明演進史”“航跡璀璨 —— 廣州航海學院之發展”“智馭深藍 —— 海洋科技發展與未來” 三大主題劃分,通過豐富的展品與互動裝置,全方位展示海洋文明、高校發展與海洋科技。
其中,“極目深藍” 板塊展示的 “蛟龍” 號、“深海勇士” 號等深潛器模型,讓參觀者近距離感受我國海洋探測技術的強大實力;“數智海洋” 板塊則呈現了廣航在智慧航運、海洋大數據等領域的探索成果,凸顯高校科研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
三川田的專家團隊在AI產業館建造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將 AI 技術全平臺滲透,打造 “AI 海員小航”“AI 大模型賦能智慧教學” 等特色項目,為AI產業館館增添科技魅力。
同時,注重研展融合,結合學院特色專業,構建教學研學一體化科普基地,實現 “以展促學、以學促產”,完美契合高校的教育與科研需求。
運營賦能
長效服務助展館持續發展
對于廣州航海學院數智海洋研究及展示中心,三川田并未止步于交付,而是開啟了第二階段——運營賦能。團隊為學校量身打造了“線下體驗 + 線上傳播”雙引擎運營模式。
在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廣州航海學院數智海洋研究及展示中心的建成與運營,不僅為海洋文化傳播與海洋科技教育提供了優質平臺,更彰顯了三川田在AI產業館建造 + 運營領域的專業能力。
在線下,定期策劃航海文化主題活動、海洋科技研學營、AI航海講堂等,讓AI產業館成為師生與公眾的共同課堂。造船工坊、繩結體驗、旗語互動等模塊,提升了參觀參與感,使AI產業館真正融入教學。
在線上,開發智能預約與直播講座平臺,配合社交媒體傳播,實現活動實時推送與內容復用。AI中控系統還能監測客流、調度設備、分析互動數據,幫助管理方持續優化展覽體驗。
更重要的是,三川田的運營團隊根據AI產業館數據反饋,定期調整內容策略——為科研群體增加成果展示、為師生增加研學課程、為企業策劃聯合活動。這種“動態運營”模式,讓AI產業館實現從“空間資產”到“內容資產”的轉化。
藍色共創
從高校到產業的未來航向
廣州航海學院數智海洋研究及展示中心,既是學校對外展示的新窗口,也是廣州市“數智海洋示范基地”的重要支點。它串聯了科研展示、社會科普與產學研協同,成為“以展促學、以學促產、以產促城”的典范樣本。
更深層的意義在于:這座AI產業館開啟了高校展館可運營化的未來模式。從裝配式建造的高效交付,到AI賦能的智能運營,三川田正以一套成熟的系統,服務教育與產業的雙重場景。
總結
廣州航海學院的數智海洋中心,是一次“以展促學、以學促產、以產促城”的實踐樣本,是強化高校學科特色與社會服務的場域。
而在這場持續演進的藍色航程中,三川田以AI產業館“建造+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體系,為高校提供了新的可能。讓空間,不止承載內容;讓內容,成為長期價值。
會員登錄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間
復制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