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臺大規模的演出,都少不了“聲、光、電”的強大支撐,全球最大山地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就把“聲、光、電”技術運用到了極致,其音響系統更是一絕。
譚盾提綱藝術總監 音樂原創舉世無雙
譚盾提綱藝術總監 音樂原創舉世無雙
中岳嵩山大型山地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由榮獲奧斯卡、格萊美雙料獎得主的譚盾大師親自擔任音樂原創,御用錄音師陸曉辛和蔡軍執錄混音,梅帥元制作,易中天、釋永信顧問,黃豆豆編導,演出主要分為《水樂•禪境》、《木樂•禪定》、《風樂•禪武》、《光樂•禪悟》和《石樂•禪頌》這五個樂章。
演出中有三十六億年前的嵩山石制樂器交響,有數百人的佛樂頌唱,有牧羊女的低唱淺吟和自然界的蛙鳴蟲聲,也有晨鐘暮鼓及鼓瑟吹笙。。。。。譚盾先生把這些自然環境中尋常的聲音組合起來就形成了非同尋常的自然音樂,同時為了確保這些聲音元素既可大功率擴音并且還能傳情,一整套高配置的音響設備就必不可少。
音響配置領跑全國 實景演出借鑒復制
項目建設期,音響設計選型曾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臺演出是以自然山水為舞臺的多維藝術表演,演出區域最大落差近1000米,主要演出區域有幾平方公里,這么大的演出面積、如此眾多的演員,以及聲光電設備點多面廣且分散都是史無前例的,當時的演藝界也無案例可供參考。再者要滿足依地勢自然分布的3000多個觀眾席位處達到“聲隨人動、聲像定位”的要求,音響設計難度可想而知。
為克服這些困難,《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音響工程師們日日精進、反復計算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十二個聲道的全數字環繞聲系統:整場演出共使用主擴聲音箱四組線陣列、演員返聽音箱20多只、環繞音箱20多只、總擴聲功率約5萬瓦。
同時,為了保證聲音純凈不受干擾,整個音響系統供電由獨立的高壓變壓器供電,音響設備選型全部采用當時世界頂級名牌:蘋果工作站+PROTOOLS音頻制作系統、后級遠程控制系統、MACKIE高端數字調音臺、瑞典LAB功放、美國EAW定制音箱等等國際一流品牌。所有的線材及插接件都采用進口部件,現場擴聲通道多達10多個聲道。每場演出都是通過PROTOOLS系統母帶播放直接光纖輸出到MACKIE數字調音臺進行分配控制,既滿足演出中聲隨點動的需要,也符合設計要求。這套系統體系當時在國內是首次使用,隨后被復制到國內其他實景演出項目中。
音響人員日日精進技術精湛水平高超
合理的選型加恰到好處的調試才能最好的發揮音響效果。當初為保證整個系統的動態,克服室外擴聲高音衰減嚴重和低頻區域無力的現象,音響組先后換電源線、換信號線、換信號光纖,最終采用鍍銀信號線并聯99.99%的無氧銅線;為解決觀眾席和主擴音箱擺放位置受限所造成的觀眾席聲音聲場不均勻、聲壓不一致及延時現象,他們調前級、調功放、轉音箱角度,反復幾十次,終于調試出比較滿意的狀態;為減少共振,保證聲音的純凈,現場所有音箱也都是采用發燒的辦法座在特制的尖腳腳架上。
一套好的音響系統,除了設計選型,日常的調試維護也同等重要。良好的設備維護不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演出事故,保證聲音如初,還能節約維修費用。演出十余年,現場沒有因技術原因燒壞過一只喇叭單元,500多萬的音響系統維護費用總計不超過10萬元,并且聲音的品質還能達到最初的90%以上,這在實景演出行業都是絕無僅有的。
能做到這些不僅要求音響師有過硬的技術、良好的責任心和耐心,還要對音響有絕對的愛好甚至發燒,只有這樣,他才能像情人一樣去關心愛護自己的設備。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第一任音響師即現任鄭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韓剛就是一位資深音響發燒友。他辦公室內大大小小的高端發燒器材元器件數不勝數,他本人對聲音的要求也是相當嚴苛,所以當初調試這套演出音響系統時就是用發燒音響的標準來進行的。
作為一名優秀的音響師,前期工作做到位,日常工作也絲毫不能馬虎。音響系統中關鍵備用的信號線共有4種,每種音頻特性都不一樣,因此,音響師需要根據每天溫度、濕度以及觀演人數對各級信號線進行調換試聽以達到演出意境要求。這樣既能保證每場演出中聲音的一致性,也有效地保護了音箱設備。
工作之余,他們還特別善于鉆研新知。值得一提的是,由音樂大典首創的一鍵后級遠程啟動功能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還極大程度地減少了設備損耗,目前被實景演出行業廣泛使用。